源
台灣茶業界,早期多數來自福建移民,又因台灣北部山區丘陵地氣候、環境適合種植茶葉,所產半發酵烏龍茶,品質特佳,清末日據初期來自福建安溪鄉民多數移入台灣北部近郊山區,以種茶維生。日據末期,來自安溪的移民,因適逢台茶崛起世界舞台,遷入人口多為以茶葉外銷貿易為主的茶商,和當時洋行共同扮演把台茶推向國際舞台,創造台灣外匯收入的角色。
目前大稻埕老茶商有來自福建安溪王氏宗親,其中一脈始祖追溯根源係開閩王審知公第二十世支脈之ㄧ『毅庵公』於1507年(明武宗正德二年)移入嶢陽梅板,開基立業,繁衍子孫多數以茶為生。
毅庵公下傳四房,分為長房-世聰(號中適)、二房世明(號白山)、三房世睿(號平溪)、四房世智(號鳴泉)。自毅庵公派下十八世輩份字號分別為「世子中、爾克伯、任丈卿、超君臣、永景孝、友端明」,「明」字輩以下十八世輩份表已排出如後:「正典章、修義理、肅中規、尚文德、致遠猷、顯丕烈」。有記係三房平溪公後裔,該店號係由先祖第十四世敬輝公命名,十五世孝謹公開創於海外,十六世澄清公在台負責精製廠外銷,派下十七世兄弟同心協力開拓台茶內銷市場。目前第十七世「端」字輩、第十八世「明」字輩在海內外已逐漸接班就位。
為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有記在台端字輩長房建立「清源」堂號,在大稻埕老茶廠設『清源堂』藝文會館,以緬懷先人篳路藍縷、創業維艱。同時盼望後代子孫,勿忘先人克勤克儉、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家訓,俯仰無愧,堅守崗位,為家庭、為社會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