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茶
揀梗機

揀梗機的作用在初步挑揀茶葉與茶梗,首先會用先用切茶機將茶葉與茶梗(骨肉)分離,才放入揀梗機讓葉和梗可以分開,茶梗會順著溝槽往下走,茶葉的部分則會從孔洞掉到下一層,達到初步揀梗的目的。由於是用機器跑過,所以還是會有些為的枝殘留,所以後續還是需要透過人工的方式,再做一次揀梗,提升茶葉的品質。

牛排與茶葉

近幾年來,由於飲料廣告的關係,

越來越多人知道所謂的“ 初製 ”過程,如採摘、發酵、殺菁、揉捻等等,

不過大家漸漸忘記” 精製 “ 在茶葉的製作過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在早期,茶農做好茶葉一定要交至於精製廠加工,才可以販售。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老一輩的人喝茶是不是沒有胃痛的問題?

從早喝到晚的狀況下,如果茶葉真的傷胃,那在當時,胃的疾病應該可以登上榜首,

一直到民國71年,政府廢止“台灣製茶業管理規則”,有些人喝茶農自售的生茶或是毛茶(未精製加工過的茶),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才出現了“喝茶傷胃”的說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為什麼精製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

牛排,相信多數人都有吃過,沒吃過的可能也有聽說過,

養牛的環境,像是喝的水、吃的草、甚至是穀物、聽的音樂重不重要?重要

生的牛肉可以吃嗎?可以,但是吃多了可能會生病

但是挑選牛肉以及料理牛排的廚師重不重要?也很重要。

如果今天廚師切肉紋理切錯方向,

同樣部位的牛肉,到不同廚師手上,

結果呈現的就不一樣的東西,

烘烤的時候熟度沒有掌握好,3分熟變成5分熟,

或是使用的器具、方法不對,

即使等級再高的和牛、美國牛、澳洲牛,也變得不好吃了。

但是,也不是說如果料理的好,choice 等級吃起來會像 kobe,

同理,

茶葉的生長環境,例如:水、土壤、氣候、天氣等,茶農製作的功法,重不重要?重要

生茶可不可以喝?可以,但是比較刺激,會造成胃酸過多、胃痛等問題,尤其是對胃不好的人來說更是明顯

所以精製廠的專業就來了,

好的精製廠就像是好的廚師,

幫消費者挑選好品質的茶葉,先幫消費者把關,

再來就是以獨門的技術,烘出屬於自己的味道,

在烘焙的同時,由於分子結構的改變,

使泡出來茶湯轉變的更甘甜,不傷胃。

精製過的茶葉,更耐泡,

可以讓消費者儲存更長的時間,

也比較不容易變質,

所以不是說精製過的茶葉就會變貴,

也不是說把低品質的茶葉精製過後會變成高等級的茶,

這都不是正確的觀念。

所以說,茶葉的完整製作流程,

並不是只有初製的過程,還是必需要經過精製,

兩者缺一不可。

奇種烏龍茶

清蔣衡《茶歌》:“奇種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釅桂味辛,合當更續新歌譜,雨甲冰芽次第論”,“桂”指的是肉桂,肉桂茶以它特殊濃烈的奇特香氣,列為武夷十大名欉之一,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台灣文山包種茶起源於嘉慶年間,柯朝氏引進武夷茶種在瑞芳附近(桀魚)魚坑,文山包種製茶工藝早期來自武夷岩茶,傳到日據1921年由南港王水錦與魏靜時改進為著重清花香型製法,傳佈全省,臺灣半發酵茶自此走出自創特殊風味。 

本號「奇種烏龍茶」,選具特殊自然香氣、產自台灣北部坪林茶區的高級清香「文山包種茶」,以本號祖傳傳統精製技術,加以獨特炭焙火侯,焙製成含特殊自然甘甜茶香 (焙火讓茶天然花香產生自然變化) 的「輕發酵中焙火」茶類,含有母系高級武夷岩茶的韻味,又融合有台灣獨特地理環境孕育而成的香氣,焙火香中透花果香,香、韻並重,符合現代茶人健康品味,為當代飲茶極品。多年前,曾擔任「福建示範茶廠武夷製茶所」主任(當時張天福任廠長、吳振鐸任茶師)及精研台灣茶的台灣區製茶公會前總幹事,兩岸製茶專家「林馥泉」先生,品鑑結論,認為隱含兩岸茶業技術交流結晶,特以『奇種』代表含武夷岩茶風味、『烏龍』代表台灣獨特品種「青心烏龍」與特殊製程,合為『奇種烏龍茶』,這是專業百年老舖以傳承加創意的獨有產品,適合當代喝茶饕客的口味及可以取代常年品飲咖啡習慣的台灣極品茶。

紅茶的起源與傳播

有一傳說,明末某年產茶季,有軍隊過境武夷山星村鎮桐木關,駐紮茶廠,臥睡茶菁,待軍隊開拔移出,茶菁變紅,老闆不捨,用松材烘乾,茶葉呈烏黑狀,對當時慣飲綠茶的村民實無法接受,於是到星村賤賣,該茶透過當時掌控海上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輾轉銷往歐洲,其後再經過福建商人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行銷,紅茶以它沒有綠茶的苦澀和完全發酵便於運送保存的特性,深受英國皇室喜愛,英國人以飲下午茶養成彬彬君子風範。也因此,武夷正山小種紅茶以紅茶銷歐洲的始作俑者,帶著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光芒,啟動西方人超越咖啡及可可的飲茶習慣,19世紀中葉印度開始大量種植紅茶,目前全世界飲用紅茶人口占所有茶類80%。由茶葉銷售所帶動的龐大經濟利益,也引發兩次英荷戰爭,和由美國波士頓茶黨揭開的美國獨立戰爭序幕。

粗製茶或初製茶與精製茶

茶葉製作分兩個重要階段,

第一:茶農從茶樹上採下茶菁,經過不同發酵程度、揉捻方法及乾燥,固定茶葉品質特性,作初步加工,製成初步成品,習慣上稱為毛茶(Raw tea)。該過程叫茶葉初製(Primary processing)。毛茶因為原料,採收季節,生產設備與技術差異,形態參差,品質不齊,夾有雜物,乾燥不均等缺點,屬較粗糙的產品,所以早期多稱為"粗製茶"。"粗"字從中文語義上看成是不周密、不精緻、不細膩、不文雅、粗俗的涵義。所以多數專業茶書,也有倡議用"初製茶",更能點出該毛茶是第一次加工成品的精義。

第二:針對毛茶的缺失,作進一步加工,如分級、揀梗、拼配、烘焙、選淨去雜物等專業的製造程序,穩定、齊一茶葉品質,改善毛茶風味,避免生茶傷胃及品質穩亂。這些製程,都要按照不同毛茶的特性,利用物理、化學方法,純化茶葉品質,其成品就稱為"精製茶"。

不論稱為"粗製茶"或"初製茶",其實都是未經處理的毛茶。今天,如果我們都到山上買毛茶,那麼,喝茶就不是"文化",對現代文明人來說,就不是我們希望的精緻生活;如同到市場買了生肉、生菜,不經廚師調哩,直接生食。

所以,精製茶是以負責任的態度,顧及飲茶人健康,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成品,也是品牌與信譽的保證。

茶葉如何分類?

常常問客人說茶葉要怎麼分類,有人說生茶,熟茶(和烘焙有關係);有人說阿里山、大禹嶺(產地);有人說金宣、翠玉(茶樹品種),以上都是一般人錯誤的觀念,其實茶葉是按照發酵程度的不同去區分的
 

  • 綠茶是不發酵,又分為
    1. 炒菁綠茶

    2. 蒸菁綠茶
  • 文山包種茶8~10%,屬台灣北部文山茶區的茶葉,外型為條索狀,色澤翠綠,湯色蜜綠金黃,洋溢多種自然花香,滋味清爽甘醇。

  • 高山烏龍茶15~20%,屬台灣中南部中高海拔山區的茶葉,外型彎曲緊結呈球型,湯色橙黃明亮,近似天然果香

  • 鐵觀音15~30%,主產於木柵及福建安溪,外形成半球捲曲,有天然"蘭花香"和特殊"鐵觀韻"

  • 東方美人45~50%,竹苗或石碇等茶區,外觀白毫肥大,葉呈紅、黃、綠相間,色澤艷麗,茶湯呈澄紅,水色明亮,具蜂蜜味與熟果香

  • 紅茶則是全發酵100%,分為
    1. 條型紅茶

    2. 碎型紅茶

    3. 切青紅茶

發酵程度越高,茶黃素會先釋放出來,再來是茶紅素,所以茶湯顏色會越深,從綠茶的綠色到烏龍茶的金黃色,再到東方美人、紅茶的紅黑色。不過光從顏色要來判別茶葉的發酵程度是不正確的,因為烘焙的時間以及溫度也會影響到茶湯的顏色(以鑑定方式沖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