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in 有記名茶
一泡茶多少錢?

答案是NT$16

什麼?為什麼這麼便宜?

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有多少人可以回答出來?

甚至當聽到答案的時候震驚萬分,

喝一泡好茶,比罐裝飲料,或是手搖飲料還要便宜許多,

重點是更健康,少了人工添加的甘味,喝起來更甘甜。

待我們來一一揭曉,

以下計算方式,以一般茶壺或是蓋杯的大小來做計算,

1.傳統方式:沖泡一泡茶葉的量,大約是4~5公克,沖泡的次數大約是6次左右,累積起來的的茶水量,大約是在500 c.c. 上下。

2.簡易沖泡方式:通常建議的比例是1:80。1公克的茶葉可以沖泡到80 c.c. 的水量,以沖泡一個寶特瓶的量(500 c.c.),大約只需要用到5~6公克的茶葉。

根據統計,一般人日常喝的茶葉等級,大約是在NT$1000~NT$2000之間(台斤/600公克),

例子:購買NT$1600/600公克的好茶,沖泡一次茶需要多少錢?

我們以6公克來做計算

     NT$X            NT$1600
    ------    :      --------
       6g                  600g

    600X=1600*6

         1600*6
    X=--------
            600

得證 X =16

故沖泡中等級茶葉一次要NT$16。

相形之下,

罐裝飲料茶的售價大概是在NT$20-NT$30 之間,

手搖飲料大約是在NT$50-NT$100,

自己泡茶便宜了許多,天天喝,一年累積下來的金額更是可觀。

大家如果不喜歡喝熱茶,茶葉除了普洱茶之外,幾乎都可以做冷泡茶,

並無所謂 “專門冷泡茶”,

採用簡單沖泡法,

6公克茶葉放進去,加一般常溫的水,”放冰箱“,8-10小時的時間,

就可以得到500 c.c. 左右的冷泡好茶。

便宜又健康!!何樂而不為?

牛排與茶葉

近幾年來,由於飲料廣告的關係,

越來越多人知道所謂的“ 初製 ”過程,如採摘、發酵、殺菁、揉捻等等,

不過大家漸漸忘記” 精製 “ 在茶葉的製作過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在早期,茶農做好茶葉一定要交至於精製廠加工,才可以販售。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老一輩的人喝茶是不是沒有胃痛的問題?

從早喝到晚的狀況下,如果茶葉真的傷胃,那在當時,胃的疾病應該可以登上榜首,

一直到民國71年,政府廢止“台灣製茶業管理規則”,有些人喝茶農自售的生茶或是毛茶(未精製加工過的茶),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才出現了“喝茶傷胃”的說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為什麼精製茶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

牛排,相信多數人都有吃過,沒吃過的可能也有聽說過,

養牛的環境,像是喝的水、吃的草、甚至是穀物、聽的音樂重不重要?重要

生的牛肉可以吃嗎?可以,但是吃多了可能會生病

但是挑選牛肉以及料理牛排的廚師重不重要?也很重要。

如果今天廚師切肉紋理切錯方向,

同樣部位的牛肉,到不同廚師手上,

結果呈現的就不一樣的東西,

烘烤的時候熟度沒有掌握好,3分熟變成5分熟,

或是使用的器具、方法不對,

即使等級再高的和牛、美國牛、澳洲牛,也變得不好吃了。

但是,也不是說如果料理的好,choice 等級吃起來會像 kobe,

同理,

茶葉的生長環境,例如:水、土壤、氣候、天氣等,茶農製作的功法,重不重要?重要

生茶可不可以喝?可以,但是比較刺激,會造成胃酸過多、胃痛等問題,尤其是對胃不好的人來說更是明顯

所以精製廠的專業就來了,

好的精製廠就像是好的廚師,

幫消費者挑選好品質的茶葉,先幫消費者把關,

再來就是以獨門的技術,烘出屬於自己的味道,

在烘焙的同時,由於分子結構的改變,

使泡出來茶湯轉變的更甘甜,不傷胃。

精製過的茶葉,更耐泡,

可以讓消費者儲存更長的時間,

也比較不容易變質,

所以不是說精製過的茶葉就會變貴,

也不是說把低品質的茶葉精製過後會變成高等級的茶,

這都不是正確的觀念。

所以說,茶葉的完整製作流程,

並不是只有初製的過程,還是必需要經過精製,

兩者缺一不可。

發酵 v.s. 焙火

很多人都會把發酵跟焙火兩個步驟搞混,即使經過我們的導覽之後,大家還是有點一知半解的情況,今天,就在這邊跟大家解釋什麼是發酵,什麼是焙火。

在進入主題之前,大家要記得,製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初(粗)製和精製。

1. 初(粗)製部分是在茶山上做的,例如:阿里山、坪林或日月潭。以下是初(粗)製的流程:(以半發酵烏龍茶為例)

茶菁採收 ➝ 日光萎凋 ➝ 室內萎凋 (浪菁)➝ 殺菁 ➝ 揉捻 ➝ 乾燥(初乾) ➝ 毛茶成品

                       ↳    發酵 ↑

2. 精製是在精製茶廠這端製作的,例如:台北大稻埕有記名茶,我們扮演的就是把茶葉精製的角色啦。以下是精製的步驟:

分級、檢驗 ➝ 篩分 ➝ 揀梗 ➝ 焙火 ➝ 風選 ➝ 分裝 ➝ 成品

------------------------------我是分隔線----------------------------------

那大家一定會問什麼是發酵,

簡單的來說就是茶葉的氧化作用,同時也決定說要做成什麼茶

所以今天一棵茶樹依照不同的發酵程度,可以做綠茶(不發酵),做半發酵的烏龍茶,或是做成紅茶(全發酵)。

但是

依據經驗值我們又知道,什麼樣的茶樹做什麼樣的茶比較好喝,所以基本上茶樹還是不同的

-------------我是發酵 v.s. 焙火分隔線----------------

那焙火又是什麼?

簡單的來說就是降低茶葉的含水分,再次乾燥,焙過火的茶比較甘甜香氣較沈與內斂,也可以保存比較長的時間,最重要的是不會傷胃

所以只要焙過火的茶就不是生茶,可能會有半生熟與熟茶,包括綠茶、文山包種茶、高山烏龍茶都有不同火候。

所以只要在有記名茶買到的茶,都不是生茶,只是烘焙的程度不同,像是牛排(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等)。以下可以說明不同茶葉的焙火程度(以1-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綠茶     文山包種                     奇種烏龍-包種                                   鐵觀音        (以後空白)

 紅茶                      高山烏龍                     奇種烏龍-高山

 東方美人

------------我是發酵與焙火比較的分隔線--------------

1. 發酵是初(粗)製茶廠做的

    焙火是精製茶廠做的

2. 發酵決定茶葉的種類

    焙火決定茶葉的口味

3. 發酵是葉子採摘下來就開始的

    焙火是揀梗完才做的

4. 焙火是生茶(傷胃)

    焙火是熟茶(不傷胃)

5. 焙火(生茶)總咖啡因含量較高

    焙火(熟茶)總咖啡因含量較低

時尚人文 百年茶韻

時尚:

    以敏銳專業的眼光,創新口味,並在包裝上引領潮流兼顧環保,讓茶成為最高級伴手禮。

人文:

    以琴、棋、書、畫融入有記名茶,透過音樂、花藝、書畫、美學及專業茶文化導覽與網路傳播,創造有豐富人情味的優雅自在飲茶生活。

百年:

    創業於1890年,百年來以誠信、傳承、堅持品質與合理售價讓喝茶成為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飲料。

茶韻:

    透過專業精製與烘焙技術,創造出有記名茶獨特風味,讓享用有記名茶,都可感受到迷人的前氣、豐富的中韻與無窮的回味。

我們堅持過去的「百年茶韻」,更努力追求歷久彌新的「時尚人文」,希望「茶」讓生活更美好。

Dear foreign customer

Dear foreign cusotmers,

Yes, we can deliever our product to your countries. Please follow the following steps below:

1. Place your order from

  a. http://shop.wangtea.com.tw

  DO NOT PAY right after you click "ORDER CONFIRMATION" because we have to recalculate the shipping fee to your countries.

  OR

  b. email us: service@wangtea.com.tw

  Email us your shopping list and we will calculate the shipping fee.

  OR

  c. message us directly from FaceBook message function

  Message us your list and we will calculate the shipping fee. 

2. After we recalculate the shipping fee, we will email the link to you, with total amount (tea+recalculated shipping).

3. Check out with your credit card or use ATM if you have bank accounts in Taiwan. 

(You need to create an account in order to check out by credit card. Please Let us know if you need help to create an account)

Please give us few days to process the orders.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t and thank you for choosing Wang Tea.

 

Best,

WangTea

(updated 2014/11/13)

奇種烏龍茶

清蔣衡《茶歌》:“奇種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釅桂味辛,合當更續新歌譜,雨甲冰芽次第論”,“桂”指的是肉桂,肉桂茶以它特殊濃烈的奇特香氣,列為武夷十大名欉之一,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台灣文山包種茶起源於嘉慶年間,柯朝氏引進武夷茶種在瑞芳附近(桀魚)魚坑,文山包種製茶工藝早期來自武夷岩茶,傳到日據1921年由南港王水錦與魏靜時改進為著重清花香型製法,傳佈全省,臺灣半發酵茶自此走出自創特殊風味。 

本號「奇種烏龍茶」,選具特殊自然香氣、產自台灣北部坪林茶區的高級清香「文山包種茶」,以本號祖傳傳統精製技術,加以獨特炭焙火侯,焙製成含特殊自然甘甜茶香 (焙火讓茶天然花香產生自然變化) 的「輕發酵中焙火」茶類,含有母系高級武夷岩茶的韻味,又融合有台灣獨特地理環境孕育而成的香氣,焙火香中透花果香,香、韻並重,符合現代茶人健康品味,為當代飲茶極品。多年前,曾擔任「福建示範茶廠武夷製茶所」主任(當時張天福任廠長、吳振鐸任茶師)及精研台灣茶的台灣區製茶公會前總幹事,兩岸製茶專家「林馥泉」先生,品鑑結論,認為隱含兩岸茶業技術交流結晶,特以『奇種』代表含武夷岩茶風味、『烏龍』代表台灣獨特品種「青心烏龍」與特殊製程,合為『奇種烏龍茶』,這是專業百年老舖以傳承加創意的獨有產品,適合當代喝茶饕客的口味及可以取代常年品飲咖啡習慣的台灣極品茶。

茶友

週六傍晚,來了一位去國多年老客人,送來一把他親自提筆書寫的扇子,上書「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美景、佳茗、好友如詩如畫的場景,盡在扇葉上。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性淡泊,詩文畫作中多有和茶相關的佳句美景,如「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清恬淡薄,不忮不求。喝茶的最高意境與感動,何止在味香韻甘。

詩中所提「松蘿茶」,工藝創自明初,原產自安徽休宁的松蘿山。採摘一芽一葉或二葉,先攤放,揀去枝梗,待青氣散失,葉片變軟,再入鍋殺菁,炒揉併行,最後用90℃毛火初烘,攤涼一小時左右再用60℃左右足火烘乾。茶乾特色:條索緊結,色澤鮮綠,滋味濃厚,略帶橄欖香。今天炒菁綠茶工藝就是源自松蘿茶製法。(2011.6.14)

台灣茶業界,早期多數來自福建移民,又因台灣北部山區丘陵地氣候、環境適合種植茶葉,所產半發酵烏龍茶,品質特佳,清末日據初期來自福建安溪鄉民多數移入台灣北部近郊山區,以種茶維生。日據末期,來自安溪的移民,因適逢台茶崛起世界舞台,遷入人口多為以茶葉外銷貿易為主的茶商,和當時洋行共同扮演把台茶推向國際舞台,創造台灣外匯收入的角色。

目前大稻埕老茶商有來自福建安溪王氏宗親,其中一脈始祖追溯根源係開閩王審知公第二十世支脈之ㄧ『毅庵公』於1507年(明武宗正德二年)移入嶢陽梅板,開基立業,繁衍子孫多數以茶為生。

 毅庵公下傳四房,分為長房-世聰(號中適)、二房世明(號白山)、三房世睿(號平溪)、四房世智(號鳴泉)。自毅庵公派下十八世輩份字號分別為「世子中、爾克伯、任丈卿、超君臣、永景孝、友端明」,「明」字輩以下十八世輩份表已排出如後:「正典章、修義理、肅中規、尚文德、致遠猷、顯丕烈」。有記係三房平溪公後裔,該店號係由先祖第十四世敬輝公命名,十五世孝謹公開創於海外,十六世澄清公在台負責精製廠外銷,派下十七世兄弟同心協力開拓台茶內銷市場。目前第十七世「端」字輩、第十八世「明」字輩在海內外已逐漸接班就位。

為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有記在台端字輩長房建立「清源」堂號,在大稻埕老茶廠設『清源堂』藝文會館,以緬懷先人篳路藍縷、創業維艱。同時盼望後代子孫,勿忘先人克勤克儉、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家訓,俯仰無愧,堅守崗位,為家庭、為社會貢獻心力。

堅持品質

身為茶產業的經營者,堅持提供物超所值的好茶,不僅是對消費者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品牌的負責。

對茶的消費者,生活中融入飲茶習慣,要求符合自己風味「品質」的好茶,不僅是一種低調的奢華,也是重視自己的生活哲學。

粗製茶或初製茶與精製茶

茶葉製作分兩個重要階段,

第一:茶農從茶樹上採下茶菁,經過不同發酵程度、揉捻方法及乾燥,固定茶葉品質特性,作初步加工,製成初步成品,習慣上稱為毛茶(Raw tea)。該過程叫茶葉初製(Primary processing)。毛茶因為原料,採收季節,生產設備與技術差異,形態參差,品質不齊,夾有雜物,乾燥不均等缺點,屬較粗糙的產品,所以早期多稱為"粗製茶"。"粗"字從中文語義上看成是不周密、不精緻、不細膩、不文雅、粗俗的涵義。所以多數專業茶書,也有倡議用"初製茶",更能點出該毛茶是第一次加工成品的精義。

第二:針對毛茶的缺失,作進一步加工,如分級、揀梗、拼配、烘焙、選淨去雜物等專業的製造程序,穩定、齊一茶葉品質,改善毛茶風味,避免生茶傷胃及品質穩亂。這些製程,都要按照不同毛茶的特性,利用物理、化學方法,純化茶葉品質,其成品就稱為"精製茶"。

不論稱為"粗製茶"或"初製茶",其實都是未經處理的毛茶。今天,如果我們都到山上買毛茶,那麼,喝茶就不是"文化",對現代文明人來說,就不是我們希望的精緻生活;如同到市場買了生肉、生菜,不經廚師調哩,直接生食。

所以,精製茶是以負責任的態度,顧及飲茶人健康,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成品,也是品牌與信譽的保證。